胡溧教授专访 | |||
|
一位永远蓝图在胸的完美主义艺术家 |
在多湖之城奥西卡西 (Oshkosh) 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术系终身教授,美国华人油画家协会主席胡溧先生 |
.
|
我与胡溧教授是老朋友,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就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同事。我这次去威斯康辛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Oshkosh) 布置个人画展就住在这位 20 多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家,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胡溧教授,与他就艺术和人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交流。我从8月15日住进胡溧教授的家到8月18日早晨离开,这几日除了去大学画廊布置展览就是与胡溧教授漫谈在美国二十多年的生活。我们的谈话有时在车里,有时在歺馆中,更多的是晚饭后与他和夫人李萍一起坐在二楼画室的地板上,边看着胡溧教授的作品边进行跳跃式地杂谈闲聊。我们的话题跨越了一个世纪、二种文化、三代人和四度空间。我们讨论了人对物质的追求,对欲望与信念的解释和面对生活中困境的态度。 我在两年前就知道胡溧教授身患癌症,这几年里他的肝腹部已做过6次手术,下周三 (8月22日)又要去做第七次。去威斯康星前我一直很担心,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位多年未曾见面的老友,我想不出见面时该说怎样的话去安慰他,也不知道我将见到的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是怀着这么一种心情在8月15日清早从纽约飞往密尔沃基 (Milwaukee),沿途在附近的基诺夏(Kenosha)市匆忙地见了一下表姐彭黛梅、表姐夫刘谷逸后于傍晚 6 点开车直奔多湖之城奥西卡西 (Oshkosh) 。一路上那些被阳光染得灿丽的密执安湖水和上空随风飘荡着的薄云不能让我停下车轮,一片片被晚霞覆盖着犹如交响诗般优美的延绵大地也不能使我停下脚步。我驾车以超过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疾驰,但心中又希望车子慢一点到达目的地。晚上8点,导航仪精准地把我带来了胡溧教授的家门口,我首先在门口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胡夫人李萍,当她把我带进门后我立刻先听见一个饱满的声音 : 喻干,你好!然后看到一个毕挺的熟悉身影微笑着伸手向我走来,然后给了我一个有力的拥抱。李萍指看一桌子菜说 :我刚下班回家不久,这些都是胡凓做的。素莱是胡溧亲手在后院菜园子里种出来的,都是无污染的有机品。我看着盘中那些红中透紫的米茜、粗壮少籽的日本黄瓜、鲜红水淋的蕃茄、碧绿油亮的空心莱和黄绿交织的韮莱炒蛋,一路奔波的疲乏感和紧缩着的心绪顿然消失。我们边吃边聊着往事和未来的计划,胡溧不断发出的爽朗笑声又把我扯回了二十多年。在以后那几个与老友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根本感觉不到自己是在一个年长我八岁的病人身边,因为他总是步子走得比我更快,声音比我更宏亮,反应比我更敏捷,好象什么亊都没有在他身上发生过。在奥西卡西的两天三夜里我尽可能挤出大小不等的六块时间,在胡溧教授的几百幅油画前,就艺术和人生与他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 |
.
|
家庭第一 |
. |
我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快马加鞭抵达胡溧教授座落在湖畔的家,老友胡溧伸着手笑着向我迎来。晚饭后,我们仍坐在桌旁继续聊着。 |
. |
喻干: 你在美国生活了二、三十年,创作了近六百幅绘画作品,现在又是大学美术系的终身教授,可说是位中国大陆早期留学生的成功典范。那么,我想问,你在这里最大的享受是什么? 胡溧: 有一个好的家庭。我把 家庭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如艺术或工作等都放在家庭之后。出国以前 我 把自己的亊业驾于家庭之上。我一直认为人生应该以亊业为第一,男人就要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至于家庭,那永远是事业之后的事。但我出国留学后就慢慢地体会到家庭才应该是最重要的东西,这里面包括家庭的和睦,对子女的教育等。 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庭的和协与幸福你能毎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可以感觉着的。 这是我到美国后人生观最大的改变。而个人事业没有一个底,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是以他所处的时代来定,如果我们以今天成功的标准去衡量凡高,那么他可谓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画家。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的 最大的享受是 无拘无束的创作,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喻干: 胡太太,对此你是否深有体会? 李萍: 对,我很赞同。我们是家庭第一!这里面有两个方面: 首先,在国内时我们有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及亲友,有什么事大家都可帮帮。但在国外我们举目无亲,困境重重,只有这么一个小家庭和几个人能相互依靠,必须要先建好家才能谈其它的事。另外,我想胡溧刚才所讲的家庭第一这样的观念大概是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来。 在国内时人人都想去干一番亊业。家庭的一切生活内容都是跟这个大目标转的,都是家庭支持事业,为事业让路。但出国后我们看到美国人在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上,平衡得较好,而大多数的人把家 庭 放在首位。象大多数来美的中国 大陆早期留学生 一样,为了家庭,我也改了专业,在念硕士学位的同时又念了护理,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支持胡溧搞艺术,同时又顾到了我们这个家。 胡溧: 西方人对待亊业、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与我以前的想法截然不同。不论是我的老师还是同事,他们把亊业看成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尽心去做就心安理得,不会把亊业上的成功看成是自己功名成就,升官发财的最大动力,更不会为了亊业上的成功去牺牲家庭的幸福。这是我留美后所遇到的文化震撼之一。我去过美国的许多城市,我走到哪里总能感觉到人们只要有一点经济能力,第一件亊就是把家安置得尽量温馨,第二才是工作和亊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我总是想办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家庭寻找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子女提供优良的教育机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理想的艺术创作环境。比如说现在这幢房子就是我在十年前亲手设计、规划、組织和参与建造的。建房子是我个人生活中所做的几件疯狂的事之一,我不但想让家庭成员生活在有质量的高尚社区,也让自己有理想中的画室。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儿子胡逸辰去了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学习,现已毕业在离家不远的麦迪逊市工作。女儿胡逸琳没上完高中,就被麻省理工学院(MIT)录取,现已是大四的学生。这也算是我们夫妻“家庭第一”理念,培养下一代的结果。 喻干: 造这么大一幢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从未做过这件事的人来说真够疯狂。 胡溧: 亲手造这幢房子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省銭, 因为我合算下来后觉得自己造比请建筑商造能够节约 40% 到50% 左右的开销,这对我们这个刚在 美国立足的家庭来说太重要了。另外,我是一个 愿意 接受挑战的人,总是要去寻找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亊去 丰富我的生活体验。我实际上是把造房子视为在做一件大型艺术作品来挑战来自己的能力极限。我自己先要申请执照作为建筑商(Contractor),然后招商选择各种工程的建筑施工队。我往往是从四至五个承包商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来做内外各种不同的工程。我自己出设计图,也带人做具体工作, 如整幢房子的内装修,包括地板、楼梯和壁炉等都是我亲手做出来的。虽然它耗去我很大的心力,最终我还是在一块平地上建造出了连地下画室共三层楼面的家园,心里真有一种成就感。 我的思想长着翅膀,我的心中有画不尽的蓝图 喻干 : 那么另外几件疯狂的事什么是什么? 胡溧 : 那应该是利用一个暑假开始创作的一幅16英尺 x 42英尺(4.88 米 x 12.80 米)大的巨幅油画“女娲之鸟”。由于画面的尺寸太大,不可能在我家中的画室里完成,我只能借助舞美系的画舞台背景的工作坊进行创作。 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只能用工作坊进行创作三个月。花了2周的时间做框,绷布和打底,我已没有时间在画布上打轮廓完成构图。 我先把画面泼上墨,颜色,画了许多抽象的形和线,然后直接用油画颜色不打草稿直接作画,画到哪里算哪里,直到接近完成阶段,我才悟到了绘画的主题。 我在创作此件作品时主要是靠想象力造型而不是依靠照片或写生。因为是在这么一大块如“天空”一般大的画布上靠想象力无拘束地发挥,我觉得浑身充溢着活力和激情,我的思想好似长着翅膀,在这属于我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这幅画完成后,看着满满两大涂料筒装着的榨干了的油画颜料锡管皮,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义,很疯狂。我的这件作品是在 911 事件前所作的。当时就预感到世界上有很多问题,有许多危险,有很多会把人类卷入危机的大洞急待我们去像女娲一样奋力去弥补。人们需要和希望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里生活。我看到一些危险的东西或信号,所以想用艺术作品来呼唤, 我把绘画看成是自己与社会交流的一种体验 。 喻干: 听起来你喜欢画大场面作品,那么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你最大的三幅人物画作品的尺寸和创作年代。 胡漂: 它们是: <<女娲之鸟>>,16 英尺 x 42 英尺(4.88 米 x 12.80 米),1995年暑假期间已基本完成,1996年暑假又用了3周作修改与调整 。 <<南京大屠杀>> 5 英尺 x 35 英尺(1.52米 x 10.67米),2001 - 2005, 用了四年时间完成。 <<三峡水灞>>系列, 6 英尺 x 80 英尺(1.83米 x 24.38 米)2008 - 至今。是我被诊断得了癌症后开始创作,由于过去的四年里,先后经历3次大手术和3次小手术,故至今尚未完成 此作。在创作这三件大型油画的同时,我还画了另外七 - 八个系列,至少五、六百幅以上大小尺寸不等的绘画作品。如 : 西藏系列、默之旅系列、红色的影子系列、交响音乐系列、慈禧系列、人物肖像系列等。 喻干 : 除了惊叹还有什么话可以说?我不知道能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比较恰当。在我看来,造房子也好,画油画也好,甚至种莱,你总是想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力范围的极至。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是吗? 胡溧: 你说得也对也不对。在生活和工作上,我处事确实是非常认真,我太太常说我的菜园子里连一根杂草都没有。 在上课时我尽量把我对艺术的认识与和繣画的实践经验传授给我的 学生。我希望我的 学生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以及独特的创作 思维。在模特写生课,我会亲手给学生作 各种风格和各种繣画材料的示范,并提出自已的艺术见解。如我在用色粉笔画写生时,不是以传统的粉笔画技法作画,而是用油画的笔触方法去表现(见图)。我让学生先围着我看,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画。长期下来,我们学校出来的学生绘画基本功就明显强于其它学校的学生,他们常获各种艺术竞赛大奖。而我的学生们会把获奖的原作送给我,这使我极为感动。 另一方面,在艺术实践中,尤其是在具体的作画技巧上我从不追求完美,我喜欢画面上有一种偶发性,生动的东西,所以我的很多作品都像是未完成。这里既有“审美的距离”(Beauty of Distance)概念,也有“瞬间魅力”(Beauty of Moments) 的意义。如我的有些作品比较注重以油画粗率和感性的笔调去表达一种非常细腻的情感,如<<西藏系列>>、<<交响乐系列>>和<<三峡移民>>系列等。总之,我心中总是不断地有创作思想在涌动,总是有新的构思在脑子里呈现。每当这时,我会尽量地把构思和想法表现到画布上去。 . 喻干: 你20多年的努力创造出数量和质量都惊人的油画作品,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天我去学校展览厅观看你们油画班毕业展,你的那幅油画<< 节日的行列 >> 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时我问你创作群像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你说是从米开朗基罗的 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中受到深刻启发。说这是你这辈子艺术创造的源泉。今天你还是这样想的吗? 胡溧: 是的!《创世纪》是人类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也是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时间,以惊人的毅力挑战人类体能极限去完成了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的大幅油画“ 女娲之鸟”的灵感 也是来自 米开朗基罗的 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在作此画的这年夏季,我每天在没有空调的画 舞台背景的工作坊工作15 – 18 小时,整个暑假没有间歇,时常在工作坊过夜 。 在创作上面提及的那三幅巨大作品时,我有时确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身患癌症后画大画真的是很困难。但我常会用米开朗基罗制作《创世纪》时的意志和热情来激励自己去完成作品。 |
|
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敢于探险、勇于接受挑战 |
我从楼上大画室出来,随主人走到地下室,这时又看见两个画室。第一间的墙上挂满着交响音乐会题材的油画,画面寸尺虽不大但所传达出了一 种 令人凝眸的力量。 |
.. . |
. |
喻干: 这些作品能够抓住音乐之魂,使观众身临其境去享受笔触和色彩与声音相互交融后所产生的魅力。这一整排音乐演奏作品仿佛把我带到一个充满欢乐和激情的音乐世界,在那里我遇上了卡门,看到了皇家焰火,听见了中亚西亚草原上的笛声。胡溧,请你介绍一下这个系列。 胡溧: 我所生长的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是个文化艺术气息很浓的地段。我从小喜爱古典音乐,文革抄家时见到邻居家里丢出的音乐唱片,我就悄悄拾回来与同学躲在家里偷偷地听。那时我第一次知道了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和莫扎特。音乐是那样的美和壮丽,它能给人以升华的感觉。青少年时期我不但喜欢听音乐,自己也学过小提琴,师从专业教师练过男高音美声唱法。由于这种经历,我一直有要画音乐系列的设想和冲动。我女儿曾是Oshkosh青年交响乐团和她高中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女儿的音乐会我基本都参加,也拍了很多照片,长期下来自然而然地积累了大量关于音乐演 奏会的素材。 但我真正开始大批量地创作音乐主题的作品是从四年前是我得病后开始的。每次去看病, 医生总是很实际地对我说你的病要治愈是没有可能的,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措施就是想尽可能地延长你的生命。所以看病回来情绪都不是很稳定,这时我就听古典音乐来舒解压抑的心情。交响曲是我最爱听的,它能给我带来能量,勇力和创作激情。有段时间我每天都要画一幅。你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关于音乐主题的 上百幅 作品基本上都是近四年来,也就是我患病以后画的。我坚持画 画 ,不管是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我就把它看成是自已的一个视觉日记。音乐与绘画让我有 lift 的感受,它能给你一种希望,给你一种光明和向往,给你一种生命力。对抵抗和治疗疾病有很积极的意义和效果。 喻干: 哪些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胡溧: 像大多数我的同龄画家一样,早期的作品风格受苏联巡回派的影响很大,其代表人物是列宾,苏里柯夫。1990年初来美留学,受到当代美国人物画家,中主要是湾区人物画派(Bay area figurative)画家的影响,以后又受到英国表现主义人物画家卢辛 • 佛罗依德 (Lucian Freud) 的深刻影响。 喻干: 我对你提到的这个旧金山湾区人物画派(Bay area figurative)也有一定了解。记得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Rober Finkler 教授曾多次与我一起讨论过此画派的主要艺家理查德 • 迪本科(Richard Diebenkorn)的素描和绘画作品。这是美国上世纪中叶继纽约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之后的又一个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艺术运动。它继承了抽象的表现风格并在人物画领域发展了印象主义与抽象主义的技法与艺术观念,从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中捕获艺术的魅力。从你的作品里,尤其是在交响系列中,我可以明显感受到你用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笔触来即兴地,淋漓尽致地再现对象生命的能量。但在你的肖像画系列中,我又能感受卢辛佛罗依德作品中对人的肉体和灵魂表现的一种永远不会稀释的品味。这些是在你留学以前的画中所未曾看见过的。 胡溧: 是的,现实主义的苏派人物画与欧美表现主义人物画的本质是有明显区别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人物画与现时的俄罗斯文学融为一体,以艺术的形式来塑造宏大悲创的历史与社会生活背景和内容。其绘画比较注重外部造型和场面,比较注重叙事性。而经过现代主义运动洗礼的当代西方人物画则注重各体人物的描绘,更强调抓取瞬间即逝的人物灵魂的魅力。造型、色彩、笔法等绘画的基本要素并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艺术家用此来传达自己对客观对象的独特的审美理解才是更重要的。如卢辛 • 弗洛伊德画人不是在捕捉他们的表面形象,而是在刻划他们皮肉之下的灵魂,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表现力。这些的确是在我出国留学以前所没有感受到的,这两大类的艺术风格对我个人的绘画都有极大影响。 喻干: 你在美国这么多年,做艺术家,做美术教授,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事也观察到了不少现象。 从整体上看, 你认为中国和美国艺术家之间根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胡溧: 这么多年来从我与一些美国当代画家和艺术系同亊们的交往中我体会到,美国艺术家追求个人的东西比较多,他们画画时最主要是在表现独特的个人思想和艺术风格,当然他们也讲 技法等。有许多很优秀的美国画家,包括一些艺术院校的教师,他们的作品在美国或国际上不一定有很大的市场,但他们不在乎。艺术这个观念在东西方两个社会从理解上说是存在着 一定 差异的。艺术总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有了艺术创造力,才会有今天符合人们各种需求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高科技产品。如 iPhone, iPad 等,这些广受世人喜爱的生活实用品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件美妙的艺术品,或是人类艺术创造力的延伸。西方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強调未来,比较重视去挖掘"艺"的那一面。就我出国前那时的印象而言,国内艺术家比较重视"朮"的那一面,对技法的追求比较多,我自己过去也是这样。当时 有些艺术院校的老师在教学上仍然是以技术为主,不太涉及艺术价值这类课题,把技术与艺术划了等号。这些年我也不断与一些中国艺术家交往,感觉到他们对艺术已有整体的理解,对国际艺术的发展也很清楚,把艺术和时代的文化和时代的精神参与在一起,他们的作品风格也很多样,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广泛。 今天许多中国 当代艺术家把自己视作文化与社会活 动 的参与者,他们的艺术作品 已在 国际 上具有相当的冲击力 。 喻干: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在美国参加展览的情况。 胡溧: 这些年来我在美国参加过的个展就有40多个,如: 2005年在伯斯琼博物馆(Bergstrom-Mahler Museum)举办的我来美后的第一次大型个人回顾展,共有从1990年到2005年间创作的近80幅作品参加。2010年在费坦波大学的个展共有近30幅作品展出; 1999年在默海德州立大学(More head State University)的个展共有 50 幅作品展出,等等。至于群展或联展的数量已记不清楚有多少了。 |
艺术的力量能够飞越仇恨,升华出积极的精神 |
|
喻干:地上的这幅 “南京大屠杀” 长卷油画看得出是你的力作,你刚才介绍说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给人以精疲力尽的感觉。从画面上看也确实如此,让观众也很压抑。能否谈谈你在这四年里的一些基本状态? 胡溧: 你说得很对,这幅画确实有让我精疲力竭的感觉。这是一件要向历史负责的重大作品,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花大量时间去研读历史资料。每当我读到和看到当时的那些记录这个惨案的大量令人发指的文字和图像资料时,我总是感到十分的压抑,有时竟难以入眠,不思茶饭。一股股民族仇恨不断地涌上心头。我的老家在浙江镇海,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共有四十多间房子。 二战期间我的老家被日本海军霸占,1945年日军投降撤军时,我家所有的家财都被掠尽。 所以对于日本侵略者,我是除了国恨,还有家仇。这是我前后花去四年时间去创作“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动力。另一方面,在美国人中,提起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家喻户晓的,但是在普通老百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比希特勒更残暴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也是我画这个 长卷油画并决定在美国公展的因素。说实在的,我是怀着仇恨的心态开始创作此画的。你们能够从画卷中的 “ 強奸图”、“万人坑” 等部分中体会到这种情绪。图中间的那个淳朴的中国老百姓的大头完全是用被日冦杀害者的名字组成的笔触描绘出来的。奇怪的是,当作品彻底完成后,我心中却变得平静,起初的那种 仇恨的心理好象被什么东西给带走了,被移情它物了。开始我自己也弄不明白,后来再想想可能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横空出世,它跨越了人世间的苍桑,以画面教育世人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并将悲忿的情节升华出积极的精神: 通过艺术作品可让人类反思战争的罪孽,向往与维护和平。这种效果虽然在画前也曾设想过,但画完成之后体会更深刻了。 喻干:创作历史画是很艰难的事,如写记实文学,处处都要考虑周全。你的“南京大屠杀”在艺术处理方面所采取的方式与一般的历史画法有很多不同,如长卷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上的突破。“长卷” 的意义是否与历史情节有关? 胡溧: 我确实在“长卷”上下了些功夫。我以“长卷” 的构图形式在布面上画油画是受到中国古代长卷图或手卷的艺术形式影响,我想把这段历史像手边随时可打开的画卷一样,以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种独特的展示形式来记载中国历史中的那段难以被磨灭的历史。另外,由于此画将来要在美国或世界各地展览,以卷轴的方式运输非常方便,如果把十几米长的油画框运来运去就很麻烦。 喻干 :这件作品是否已经公开展出过,它将来还有什么展示计划? 胡溧: “ 南京大屠杀 ” 四年前曾在美国加州圣荷赛展出过,引起了极大反响, 由于 某些日本右翼势力的抗议,“南京大屠杀”画展网站曾两度被Google关闭。这就是该作品应出的效果。我将来还会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展出“南京大屠杀”,也一定会把它送回国内展出。我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展现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以平静的姿态去反思历史,跃过历史的伤痕为和平而努力 。 我还创 作 了一个以《拉贝日记》为材的系列。将来如果体力的许可,我还会创作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遭难的系列 。 |
.
|
享受艺术,享受人生 |
喻干: 我们谈了那么多,从家庭到艺术到事业追求到人身体的病症和社会的病痛,你很坦荡地涉及一切话题,包括自己的癌症情况。这使我在采访之前所未曾料及的,也客观上增加了采访的深度。我想这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现。那么,在目前的这种人生状态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胡溧: 你要知道,我目前并不是一个癌症治癒者(survivor),我是一个抗癌斗士(fighter)。但我总是充满着希望去迎接每一个早晨,如平常一样去生活和作画,去享受艺术享受人生。 喻干: 那好,让我们接着聊艺术聊生活。请用一句话表达你个人的画风。 胡溧: 我的绘画结合了观察、写生, 想象以及教育实践的因素,所以我认为自己基本上属于多个性的人物表现主义画家。 喻干: 我知道你利用威斯康星大学画廊为很多中国艺术家提供过展出机会,也让美国主流社会不断认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及创造力。请介绍一下经你亲手经办在你们威斯康星大学奥西加西分校展览的艺术家。 胡溧: 参展艺术家是: 1998 年徐冰(个展), 2010年俞晓夫、蒋建忠、黄阿忠、王向明及朱志刚(联展),2011年苏维治(个展),2012 年喻干(个展)。 喻干: 今天你带着我踏着晨露参观你的菜园子和果树,我对里面种植的品种都很熟悉,有一种重归故土般的亲切感。我小的时候常帮助母亲在我家房子前院的一小块菜地里施肥种莱,对家种的菜果有特殊的感情。请问,你把菜园子打理得这么好,长出的果实如此丰硕,你是否又把这块菜地当成大作品在搞? 胡溧: 肯定不是在画油画。但我很享受看着一个个新的生命从我的手出被培育出来,茁壮成长。它们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和希望。在这方面与搞艺术创作的感受是很接近的。 ......... 大约在十五年以前,我们收到了老朋友,斯坦福大学马立平博士的一件圣诞礼物,这是一本 Bernie S. Siegel 的名著 << 生活的处方>> (Prescription for Living)。作为医生,巴里收集了大量的真实故事来谈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的解释,并向读者开出了生活的处方: 它给读者指引了如何有效和健康地对待每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困难。在奥西加西这两天三夜与老朋友胡溧相处的时间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直接体会到的一切使我更能理解十多年前读过的那个处方的深刻含义。胡溧教授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他对社会的关爱,他给自己开出的“生活处方”与巴里开给读者们的<<处方>>有着神似之处。胡溧教授以明焰的思想火炬照亮着一条条通往希望的道路。8月18 日一早,在匆匆用过胡溧亲手为我准备的早歺后告别了老友和他的夫人李萍,我又匆匆地驾着租来的小车驶回密尔沃基国际机场。我边开车边在想着几天里自己所经历的真实故事,坦白地说,我是带着心里压力来威斯康辛的,但回去时这种感觉一扫而空。因为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精神健康, 冲满活力,与所有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胡溧。车窗前大块的绿野和爽朗的晴空被我不断地甩在身后,渐渐地,我看见了水色湖光,整个大湖和蓝天连在了一起,如同看到胡溧巨大的油画般的壮观。在高空,我回眸渐渐远去那淳朴的威斯康星,鸟瞰脚下芝加哥城的点点楼影,迎接下一个目的地纽约,我飞向东方。 喻干 ------------- 人物介绍 胡溧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1990年就读美国南达柯他大学美术,1993年获美术硕士学位。1994年执教绘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奥西加西分校,2000年获终身教授。曾任美国华人油画家协会主席。 |
|
. |
|
||||||||
本网站里所有网页设计的版权属纽约"中华文化艺术网" eChinaArt.com, Inc. 所有,文章、艺术作品照片版权属艺术家或作者本人所有。任何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的转载, 出版或借用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eChinaArt.com,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