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艺术的价值? 这是个听上去无趣的老生常谈,。通常人们认为艺术是社会大文化的体现,是人类 “上层建筑”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支撑社会和本民族发展的精神能量。因此,许多艺术家,画家终身带着承传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史命感去创作和挖掘新风格。然而人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绘画等艺术形式并不是主动去与本地域的文化划等号,而是随着战乱、宗教和通商等原因所造成的人口迁移而四处扩散和延伸,随之又与当地的文化相交融而产生新的艺术,并以此循环往复,客观地促进了艺术风格的不断发展。这是艺术国际化发展长期形成的基础模式。从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至现代主义 的西方艺术或中国的石窟艺术发展的进行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个逻辑。在这种环境下,绘画是文字的延伸,生命的需求,它通常以最纯朴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今天,人类又一次遇见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人口大流动,这种迅速迁移必然会带来人类的某些固有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解构和重构的现象。庆幸的是,这次迁移并非由瘟疫或战乱造成,而是在人类智慧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社会发展节奏下应运而生的。在数字化社会里,国际艺术交流和交融现象就更为深入、广泛和快捷。当代,中国绘画书法或东方艺术理念在全球各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引人注目,并自觉地被融入其他的文化艺术之中。我们在世界各地观光游览,漫步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画廓、住入酒店或去餐厅,几乎都能看到中国书画元素或由此而衍生的艺术作品。这种在潜移默化中的东西方文化交融面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史无前例而又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艺术的影响永远是双向互通,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而动。所以,人们似乎没有必要去过多地担忧民族艺术受处来艺术的影响或侵害,而是充满自信,带着自己的 DNA 创造纯真的作品。

2018 年7月14日至9月2日,“强悍的自然,奇崛的笔墨 : 余涵宇作品展” 在纽约伊森 科恩艺术中心碧肯美术馆 (Ethan Cohen / KuBe) 举行。在 7 月14 日的开幕式典礼上还同时举办了“线条与自然的撞合 : 中国水 墨及其践行” 国际 学术研讨会。

与余涵宇聊天, 观 余涵宇作品,我有这样几个印象 : 一, 艺术家以创造艺术为人生终极目标 ; 二,艺术家为实现终极目标所做的付出 ; 三,艺术风格之间的古今互动和技法的承传与再创造。这几点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 “品牌” 。

在当代科技革命迅猛,社会价值观与艺术观念反复更新的环境里,作为人类最古老手艺之一的绘画如何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继承与发展传统技艺,创造出符合人真实需要的面貌及价值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古代绘画与当代绘画之间的一个很大区别是创造艺术的目的性。绘画最初的功能是视觉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后来有了审美功能与商品功能,这些都在和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现代社会快歺文化盛行,原因是把艺术与经济效益挂钩,与个人名利挂钩。在全球大数据时代,这种文化现象具有强大而不可逆转的势能,并不时并发出新的模式。如何把千年文明所积累起来的 “工匠精神” 等人类经典的艺术价值继承下来,用新的科技和艺术形式传递给后代?大家都在探索 。

余涵宇在十三年里五十余次去西藏,经过长期探索所积累后,他的作品和创作经验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传统、当代,心里、生理、物理、地理等因素的总合。余涵宇介绍,人在海跋高度6000 米以上的地区行走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在户外画实景写生,其困难程度超出一般的想象。在当代社会的艺术家中,十多年坚持不懈地去西藏体验五十来次的人很难找到,这已不仅是去体验生活,而是一种纯粹的理想追逐。余涵宇笔下 奇崛 的 “茶马古道” 传递了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扩展宗教和开拓商机而长期 跋涉于雪山峻岭 时的感受,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时的果敢和为信仰而奉献的精神状态。这时,绘画已从纯粹被欣赏的功能升华为阅读功能,所传递的信息除了美的气质外,还有情感和教育层面的能量。在人类早期的启蒙阶段,艺术就具备了以上的功能。豪泽尔 (Arnold Hauser) 在 “ 艺术社会史” (The Social History of Art and Literature) 中谈到艺术的两个最宝贵的价值是看与读 :“ 至少在需要最大化传播的地方是这样,在教堂里看画就是在读圣经” 。

余涵宇研究中国传统书画三十余年,他的作品中可见唐代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色彩,宋元代的笔墨,现代主义艺术中的抽象精神和象征意义。余涵宇的作品集千余年文化精髓,中得史上多个画派心源而不受其左右,创造出既有鲜明传统艺术特点又具当代表规形式的个人风格。以作画材料和工具的角度看,余涵宇的山水画是本土的 ; 若从画面传递的图像信息观察,观众能看到许多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中没有的东西: 用锐利的锯齿形元素构成的 “皱法” ; 由点、线、面的自由穿插组合 的 无序 峰峦 ; 以神秘光影和炫丽色彩传达的视觉感受 ; 它们 都恰如其分处地表现出艺术家在罕无人迹的高原所留下的感官印象和心灵独白。从这个层面看,余涵宇的水墨画带有浓烈的表现性、构成性和象征性,具有新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传递了当代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的艺术实践途径:传统经典的当代表达。

后现代艺术的核心是大众情节和对社会的关注 ,比如自然生态环境,人生命价值的内涵,消费文化等。优秀艺术作品往往能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或思想上的冲击,由此得以内省并获得精神上的进取。 余涵宇的作品把人们带入天际洪荒之境,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能量和浩瀚云端深不可测的奇观,使观者能够在一个虚拟的视觉环境里, 走进 奇丽雄阔山川 ,静下心来,去除杂念 , 领悟人生和天地的道理 。古语 “澄怀味象” 大概也是这个意境。

展厅一角: “ 洪荒浮云” ( Barrens and Floating Clouds), 150 x 900 cm, 水墨纸本 (Ink on Paper), 2018

东西方都有伟大的文化艺术传统,这种传统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有人传承,更需要开拓创新。从手工业时代开始直至上世纪末,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以手工艺的形式在社会的沧海桑田中逐步地进行着。但是, 20 世纪未的信息革命把人类带到大数据时代,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文化历史观有了与传统看似更近实则更远的本质性变化。人们打开手机或电脑甚至,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把远隔千年的人类文化历史资料拿到面前,这在 “前 数字时代” 里是不可想象的。假设全球的电脑和手机在同一时刻全部停止工作而且较长时间不能修复,结果将怎样?人类还可能回到仅仅是50 年前的生活状态中去吗?整个数字化社会生活节奏会成何况?这是个无解的假设。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无可解释和假设的纪元,这个时代是否过分依赖科技而失去了某些关键的“传统基因”?人类是否丧失了部分最基本的能力?我们是否有必要来塑造“ 现代式的工匝” ?随着社会技术的再进步,人类的手工传统艺术技能将怎样继承?在人类的自然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艺术的价值将怎样定位?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来广泛探讨这些问题。

对于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承传文化基因,有许多人在尝试。比如一类是与新科技、新媒体结合去创造艺术文化 ; 另一类是死守传统,不受客观环境影响去延续祖先所留下的艺术遗产; 还有许多不同的 视角与方式 。从 余涵宇作品中我看到另一种现象 : 用传统工具和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段来尽情地表达艺术家在高原冰川稀薄的空气中所腾升出的心灵图像。这种在挑战人类体能极限的环境下滋生出的灵感和情感带有着极为纯净的审美含意。美国 “华尔街日报” 著名 专栏作家 Melik Kaylan 看了余涵宇的作品后,用了 “表现主义” 这个西方现代艺术中常见的术语来形容其作品。我问 Melik 为什么这么看余涵宇的画? 他 回答: “余的画表达了一种神秘的心灵激情,并让读者在视觉上体验了带有几千年中国艺术特色而又不同于旧传统的新水墨艺术能量,这种情绪显然是受到客观事物的激发而产生的。所以,这样的表达能够给西方观众带来强烈的共鸣。” 我猜想,Melik 用 “表现主义” 大概是他看到了余涵宇出自内心的艺术感悟,一种以厚实的传统基础为底子,以开放的眼光去选择艺术表达方式而产生的艺术语境。余涵宇用中国传统媒介和手工技法创作的山水画能给当代西方批评家以如此强烈的共鸣,意义特别值得深思。余涵宇画中的笔墨运用似墨而非墨,笔墨造型有形亦无踪。当它们与强烈的超自然色、光、彩相结合时便达到彼岸 “看山水是山水,看山水不是山水,看山水还是山水” 的境界,这也是从传统中走出后又回到了新的传统的境界。今天,不管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段多么前卫,如果其艺术风格有幸被历史记载,对后辈来说永远都是传统。

传统永远具有价值,但每个时代对如何看待传统价值有不同的回答。 从历史的角度观察, 在人类社会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都会引起传统文化的遗失和重塑。如在公元 4 至 5 世纪,由于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 , 那里的大量能工巧匠和艺术大师四处流亡 ; 又由于艺术品供需平衡的变化,使艺匠们失去了靠艺术技能生存的基本条件。加上战争 、 宗教 、 政治等诸因素,导致欧洲千余年建立起来的希腊罗马以人性美为本体的艺术传统因无人继承而逐步瓦解,直至 14 世纪开始的全面文艺复兴 。今天的世界虽处盛世,但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人类在 “ 前数字时代 ” 里所积累的文化艺术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促使它们裂变。其变化的速度之快,震撼力之强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余 涵宇纽约艺术展 “ 强悍的自然,奇崛的笔墨 ” 展厅一 角

余涵宇作品展不但在视觉上展现了野火冰川的壮丽场景,也从行动上为当代艺术家探索出一条如何续 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在实践之中将其发展的途径。 新艺术风格的萌发和产生需要一个过程 , 在这个阶段里,传统的艺术形式会在创新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呈现或唤觉起来。在创造新风格的同时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艺术本能式的渴望,是艺术随着人们生活目标的需要去开拓新文化时的一种基本需求。这种渴望和需求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朝着不同的审美方向推进,并随着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轨迹而流动。

喻干,2018 年 8 月 9 日随笔于纽约

作者简介 : 喻干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美术系艺术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并任美国纽约"中华艺术网 (www.eChinaArt.com) 执行长,美国伊森科恩艺术中心 (Ethan Cohen / KuBe) 联合主任及学术总监。 喻干是 “强悍的自然,奇崛的笔墨 : 余涵宇作品展” 联合策展人。

 
.
“ 强悍的 自然,奇崛的笔墨 - 余涵宇作品展 ”
Force of Nature, The Power of the Brush
 

.

" 强悍的自然,奇崛的笔墨" 第一展厅现场
 
.

研讨会 : " 线条与自然的撞合 : 中国水 墨及其践行 " ,科恩先生在主持会议。主席台嘉宾前排左起 : 策展人 Isaac Aden ,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殷梅,艺术家余涵宇,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喻干, 万德福茶艺馆总裁王长 英 , Ethan Cohen ,艺术家 余濛 梦, 哈佛大学教 授 汪悦进, 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馆长 Boon Hui Tan , " 华尔街日 " 报专栏作家,艺评家 Melik Kaylan 。

.

部分观众留言选载 Selected Comments

Big Success: 1. Having Prof Wang and Director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Asia Society there 2. NPR REPORTER (National Public Radio) 3. People loved the events 4. Prof Yin Mei’s brilliant performance - this helped Yu Han Yu a lot to show how wide is the ink field - this he may not understand now but this was a big win for the show.  Ethan Cohen , Curator (New York)

Hello Dr. Yu! Congratulations on a successful show and symposium y! I’m very glad I came! 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and introducing me to everyone, it was great to see Han Yu’s art in situ. Really impressive work and even better in real life! I hope you are able to enjoy a day off today. All the best, Mary O'Malley, Artist and Curator (New York)

Hi Dr. Yu: It was pleasure to see you again at the reception.  All the works were beautiful and I could tell you must have worked hard to make it all happen.  Thank you for inviting, and making effort to introduce us to everyone.  I had to leave early to bring my friends back, but they also enjoyed the show.  
It was a successful opening~! Let’s make the Islip Art Museum’s exhibition successful as well.  Best, Stephanie Lee, Artist and Curator (New York)

His work is truly awe inspiring! The symposium was very informative. The exhibition space is stunning. And the day spent with 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enthusiastic group was unforgettable! Thank you for all of your hard work and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in your talents. As always, best regards, Altina Vergata , Interior Designer (New York)

I enjoyed the exhibit and panel discussion.  I am sure it is an amazing space to showcase Asian Art. Much continue success, Dr. Gladys Stewart, Artist and Art Teacher

What a nice surprise. Thank you, Joan Hermanson, Artist and Art Teacher

I was at the Kube today and saw Yu Han Yu’s art. I found it beautiful and inspiring. I am glad to have made the trip!! Karen Wolf, Artist and Chairman of the Asian Art Association

赞嗰 ! 赞嗰 ! 非常成功的画展。董卫星,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上海市)

作品很不错!王谷荣,收藏家 (中国上海市)

余涵宇水墨画极具当代艺术精神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采用现代工具和方法代替了毛笔,呈现的画面既新奇又亲切。田挥,艺术家 (美国纽约市)

祝贺巨大成就 ! 余涵宇的作品很有气势和内涵,仔细看所有肌理都是一筆筆画出来的,好象还用了粉,有些象重彩画,他是画在宣纸或皮纸上的吗 ? 苏维治博士,艺术家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

做得很好,一定花了很多心血。这个画家不简单,一年去四川西藏四处,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太不易了。非常震撼的画面,没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体力,吃亏耐劳的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是不可能做到的。他的画有气魄,有灵魂,非常有特色,难得的好作品。俞淑蓉,经济师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湾区)

山水画气势很大!陈同方,设计师及艺术家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有质量,水平高,祝贺展览成功!瞿大刚,艺术家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余涵宇作品选介 Selected Works by Yu Han Yu

 
“ 凉谷浮云” (Barrens and Floating Clouds), 150 x 900 cm, Ink on Paper, 2018
 
“洪荒之力” (The Force of Nature), 175 x 900 cm, Ink on Paper, 2016
“冰石、冷月、孤魂” (Lonely Soul, Cold Moonlight and freezing Rocks), 150 x 420 cm, Ink on Paper, 2018
 
“冰川月色” (Glaciers in the Moon Light), 90 x 180 cm, Ink on Paper, 2010
 
“冰雪洁如玉” (Snow and Frost as the Crystal Jade), 150 x 420 cm, Ink on Paper, 2018
 
.

.

 
 
 
 
 
 
 
 

本网站里所有网页设计的版权属纽约"中华文化艺术网" eChinaArt.com, Inc. 所有,文章、艺术作品照片版权属艺术家或作者本人所有。任何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的转载, 出版或借用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eChinaArt.com,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