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喻干关于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采访: 2009-6-2 于浦捷工作室

(1)许多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受重视的范围之广,升温速度之快,不太理解。在媒体上常可看到这样的评论:“我们用了短短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近百年的历史”。所以,对中国当代艺术热源的寻找和考证成了一个焦点话题。请问,这个“升温源头”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艺术家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里应该怎么办?

许多人不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升温之快,这是由于 80 年代之前,几乎没有中国当代艺术,更没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但是,聚结在80 年代甚至70 年代后期的中国年青一代艺术家,已经不再是“正统”教育下的产物,值此,他们面对的是政治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理念危机。而就艺术而言,是敏感于对危机的表达,从当时来看,80 年代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艺术(那时称为现代艺术),都具备了对社会、文化、政治的反思。

80 年代中国现代艺术,在文化的价值观念上,它既是全面的西化,同时又对西方和自身文的质疑和反叛。这种质疑和反叛的文化心态,恰恰构成了80 年代最具现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即它的批判性。正由于如此,中国现代艺术在一开始全面引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又对这种全面西化的现象,作出了本能的质疑。

进入 90 年代乃至21 世纪,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已经不可停顿地向这一趋势发展,即它普遍的批判性和对文化的反思情节,这是当代中国群体性文化的大趋势所在,它不仅仅是中国当代艺术。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社会现行流动资本,无疑也发现了它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因此,投资当代艺术,首先可以跟随西方国际金融的活动迹象,同时也是,资本具有时髦性和快速升值的可能,即所谓的投资价值。这是中国资本走向国际文化意义,国际资本参透中国的结果;也是中外资本国际化的现象,但它主要是国际资本在中国引导的结果,即中国资本纳入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

90 年代,中国资本的三大热衷:股票,房产,奢侈品(主要是艺术品收藏)。它不仅激活了中国现代市场,而且也迫使中国经济面向现代,中国政治,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大趋势--------- 即中国开放的“政治立场”是“正确”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升温,它是当下,中国和国际资本的战略与战术的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当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当代艺术,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但不是文化精英。当代,社会的精英 ------ 已远重要于文化精英,这是当代的重要含义,也是当代的基本特性。投资中国当代艺术,是经济和话语权的双重利益;国际资本的渗入,它是延续国际资本流动的国际惯例,即艺术品在总体资本比例中应有的份额。国际资本的相互渗透,促其资本的快速增长,并强化这个部分的资本在国际上的格局以及它的不可动摇性,并使国际资本的核心占据全球领导作用;与此同时,它为核心外围的资本铺设起到国际性招唤作用。

这样,如此的资本游戏,在把控中多半是资本的重要拥有者,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资本,而且是文化、价值和话语权的把控,这是一。

第二,资本的流动必然对资本涉足的领域产生催化作用,它会催化这个领域的文化和物质,并带来鲜活性,这是当代资本的两重性所致,即它的利润和催化性。

正因为这个道理,中国当代艺术在没有任何国内资本的情况下得以发展;也就是说,国际资本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惑缺的作用。如果没有这部分资本的渗透,中国当代艺术肯定不是今天。 就此,你不能简单地用文化的民族性来批判文化的涉外性,也不能把涉外的当代艺术简单地看作媚外。请问, 80 年代中国艺术体制如何?中国的资本市场又是如何?现在,林子大了,自然有不同的声音,以文化的民族性来简单地否定国际资本的渗透,绝对是“神的口气”,它是思想界惯有的文化政治主义和貌似的民族情节文化,更是当下争夺文化霸主的计谋所至。你可以用中国文化的气节来批判文化的媚外性,但你必须认真研究70 、80 年代中国国情。

就此,除了国际资本的利润和话语权,你必须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即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构建,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感召力,无论你喜欢与否,你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儒弱的社会形态,适时的资本渗透,有时就是强醒剂,单凭这一点,它不仅强化了西方当代文化的核心力,而且铺垫出西方文化的现代张力。这是70 、80 年代国际形态的基本状况,也是中国社会得以现代化,中国文化得以现代性的重要过程。

道理很简单, 70 、80 年代,中国引进国际资本构建中国的现代化,30 年后的成果是不可置疑的。初发时期,外资输入,就是发展,要不,这30 年,中国政府主要的工作肯定是“严禁外资输入”,其结果,我们的现在正是我们的反面。

你会说文化不是经济,它无为外资的输入,这听起来好象是大国文化气节,但没有外资的输入,中国现代文化肯定不会这么鲜活,中国文化就会不断廋身,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如此。当然,任何资本的输入最终将由中国文化的本身来决定它的构建和理念。

事实可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尽管受到国际资本的渗透,但是今天, 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仍然在发展,它对媚外的批判,要比任何文化都具有强列的民族性。

今天,中国资本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份额显然刚刚起步,整体上,它是纯粹的商业行为,是国际资本利润之后的跟随,也是国际资本大势驱动下的某种资本的选择,它现在,不可能拥有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本话语权,整体上,中国资本在当代艺术中是寄生在西方话语权上的资本摸仿,资本量不大,操作方式简单,市场初级,但泡沫不小,常会失去理性,蹊跷的是,不少收藏者是不能解读囊中之物,尽管财大气粗,但无足轻重,这是中国资本现代文化市场上的软肋。

中国当代艺术要真正得到它的话语权和市场,肯定要由中国体制、中国资本担当主角,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2)一个老问题。只要是艺术品,就会受社会性(指艺术家在创作时那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大众审美倾向)和个体性(指艺术家纯个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在你的作品中,它们更重哪一方面?
 

我更强调社会和人本,离开这二点,艺术就毫无意义。

对于视觉艺术家来说,视觉,就是思考;表现,就是观念。

我是 70 、80 年代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产物。回过前后各10 年的历史,给予我最大的影响是不断地批判,从过去的政治批判,到今天对批判的反批判,这是一个令人前后不一,思想矛盾的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困惑的时代,或称为中国现代文化自我反省的时代,就是这个原因,它构成了我的思考源头。

进入 80 年代之后,人们往往无法相信70 年代的说教,但同时也在怀疑现在,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信仰危机。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它构成了当代中国首先是一个信仰困惑的社会,这就给予现代型艺术家最基本的思考层面,即什么是社会?什么是艺术?

就我来讲,艺术的展示,总想叙说我个人的思考,以及你每天在面临的各种现象。 8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所呈现的鲜活性,主要也是这个现象,它促使当代艺术家在整体上的反思,以及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私人的表述,离开了这一点,中国当代艺术就不会具有强烈的个性批判,并现示出无限的张力。今天,你必须给予你作品个人的独立性。视觉,就是思考,表现,就是观念,尤其在今天,它更需要意识和观念上的独立。这个时代,视觉和观念是不可分离的,它是当代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对各种现象进行自我把控的时代,艺术家遇到的挑战更加繁多,不单单是纯萃的艺术问题。

当前,每一种传播的力量都十分强大,媒体的可信性已经被过于发达的媒体和利益的计谋所取代,今天的媒体,是一个为什么说,为谁说,怎么说的时代。艺术的独立性,在今天表面上看似很大,其实十分的有限,它是在某种特定的圈子内进行有限的自由。艺术受制于传播,这是当代文化的新问题。

 
3 ) 当代 艺术家和其作品不可能脱离社会所给他们带来的物质影响和心理影响。 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新 经济和新文化的的环境中,一种新的理论是:东方世界具有当今社会发展的更现代的意识(经济发展,城市群体消费倾向,家庭成员间的关 系,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而西方世界则更趋向传统(主要体现在对工业革命后所巩固起来的西方社会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忠诚信赖与满足感)。这种观念和习惯上的 “ 西方先 进,代表现代观念;东方保守,代表传统观念 ” 的思 维方 式正好 180 度相反。你同意 这种观点吗 ?
 

有一句话叫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是人类文化形态纷争的基本现像,并贯彻于整个的世界文明之中,迄今,它仍是如此。这个纷争大概有两个方面的现象:第一,整体上促进了人类文化在竟争中的发展。第二,它是人类社会文化动荡的源头。世界文明史好像基本可依据这二个现象得到解答,自然,这个纷争的实质,是人的本性所致。

从地域看,历史上西方的战争,东方的战争,东西方的战争,好像都出之这个原因,还有东西方的冷战,以及冷战后的东西方格局,迄今,人性冲满好斗。今天,不管你持“西方代表先进”,“还是东方的180 度”,其本质是如出一撤。现代文化的巨大发展,你不得不承认,基本以西方的科学理念和价值规范在发展,它为全球现代文明的构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含概了我们现代的大多数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看到的“西方代表先进”,它不仅仅是物态的,而且是精神性的,而这百多年的东方现代文明,好象都在延袭西方这条轨迹在发展,既物态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性。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由于西方的经济危机,使得原初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溃变,并使这个经济的问题正在演化成文化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治含义,它有两个态势, 第一,原有话语权的守护;第二,原有话语权消解的可能。

按照人类的历史轨迹,当一种大的力量面临危机和消解时,战争是必然的手段。但是,现代文明,由于物质的巨大发展,体系的高度复杂性,以及观念的可变性,它已经成为对战争最有力的抑制,所谓的互为核威慑,却得到了和平的平稳点,这是现代的异化,并使我们在这个异化中得到意外得收获,即它是力量与智慧的平和。

人类的发展总是在力量点上交锋往复,时而激烈,时而平和。今天,东西方力量之比的差异,肯定会引起文化的变化,新的理念出现,以及可能的动荡,如何把握这个平稳点,需要的是东方和西方的智慧。就今天来说,在大的方面,我们需要的是东西方的历史和解,政治理念和解,文化和解,以及种族的和解。但是,这个基本的目标,目前仍是远远置后于物态智慧的共享,如果我们得到了这个和解,那么我们的人性将得到真正的升华,但是今天,我们离这个目标还相距很远。如今,东西方的不和解,仍然很多,这使我们看到许多政治上的角斗,文化上的冲突,以及艺术上的政治话语,所谓的“文明冲突”论,绝对是文化形态纷争的古典性思维结构,也是人性好斗的现代性政治表述,它叙说的是力量变化的危机,并为提升这种危机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从力的物理性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可见的形态。一个大国的变革,决不是一个地区的变化,当大国的变革,达到实质性地聚变,必然会形成对外部的冲击,当代中国经济体就是个证明,当你居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时,世界的目光自然对着你,现在是文化上,价值观念上,互为反能动的开始。也就是说,中国危险论有一定的依据.

但这仅仅是力的物理性反映,这个反映更主要的是建立在西方物态逻辑的思维上,它是力量守恒的物性态势。但是,人类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物态的,同样有非物质的形态,即他的智慧与感知----- 精神面。现代社会的发展,事实上,东西方共同面临着和解与重塑,这是真正的智慧与感知,简而言之,就是共存共处,并相互消解权力的地域性,物态的力量操戈,这是现代的理性主义的思想,而我们必须要有这个信念。

当下,世界话语权的力量点仍在西方,所谓的先进与落后,开放与保受,其实质,更多的是利益和价值所致。在西方,今天常常用物态的进步,取代话语权的“正当性”,这在许多方面,使得东西方交合复杂化,有时,由于话语权的“正当性”,许多述事会令人厌呕,这是利益的驱使,保守甚至愚昧使然。

这几年,中国好像已经适应变革的情形,即在全球文化动荡中求发展,中国知识界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适应这个时代。一开始,西方是目标,但现在,开始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从贸易谈判,贸易争端,奥运会,等等,西方的利己主义和笨拙的文化表现,开始将西方的开放,自由,人性,经济全球化等等褪色了许多,也许这就是西方的保守吧,或称为力的守恒反映。

实际上,在今天我们还看不到真正的开放,自由和民主,世界仍是利益决定一切,尤其冷战后,理想主义几乎死亡,信念正在调凌,世界更实际了,国家更利益化了,当东方碰撞西方时,话语权的“正当性”就会漂然而起。。

当下,东西方面临着心理变革,位置调整,话语权设定,等等方面的和解,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智慧。从物态与人本来讲,今天,物质发生了巨大进步,人类可以上天入地,而人本仍是利益、集团和种族。因此, 就现象学来讲,这个世界还是这样的扭曲,我们离我们的理想还很远很远,但我们离我们的物态很近很近!

艺术并不是完全无国界的,但它多少可以找到一些人类的共同点,来自东西方的当代艺术多少正在就人性的普遍性,人性的共同点,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艺术家多少可言论自由的文化与文化的自由。这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好像开始有了这么点思考,但总的来说很妙小,甚至不能提到普遍的人性和智慧,大多数艺术家是有目的的谋略,甚至貌似文化精英,在这个话题上,东方和西方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就中国当代 艺术的社会 功能而言,尤其是你的作品,它 们是反映社会思潮还是引导社会思潮?艺术作品到底能不能引导社会思潮?
 

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引导社会思潮。而反映社会,是认知的使然。

艺术与社会,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没有时间的艺术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也就是艺术与某个时间段的关系,使得艺术具有史的意义,并有文化的价值,这是艺术的普遍形态。正因为这个原因,当代艺术与当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文化本能的情节,即它的社会反映论。

艺术一直是令人关注的事,因为它不仅给人以感官上的情绪,而且使人获得意念中的景象,艺术不同于其它事物,它既不是可读的文字,又不是可陈述的表达,它是一种特殊的思考,并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尤其当代艺术,可以成为观念的代言者,并不时地替换观念与感知所承担的各自角色,这也是当代艺术更偏离原有的界限,成为当代一种争论性的文化。

但是,当艺术与权术勾结,它对社会思潮,对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拥有特殊的政治与利益的含义。艺术有时常常是婊子,供人玩乐的腐肉!

在今天,人们往往把争论归结为一种社会文化,对当代艺术的争论常常引发文化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并不时地被集团利益所利用。显然,艺术的不可定义性使得话语的表述形成无限的可能。

艺术思潮,主要是争论的彭涨所至,形成社会性的群体话语,它是一种无形的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可视性,这是群体话语的作用,以及话语本身的张力所致。在当代社会中,群体话语的权力往往被媒体把控,谁得到媒体,谁就是话语的拨弄者。

艺术家的事,是就艺术而有所为,有所为他的认知,有所为他的表现,而艺术本身的含义使得艺术家首先是有艺术的,是有意义的艺术,这其中,你当然可见他的社会性一面,因为艺术就是空间和时间的结合。

中国的当代艺术,肯定在反映社会,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社会性话语,许多是“革命性”的当代情节 , 它也是,继上辈“国家独立战争”、“国内战争”的革命性现代延续,这是现代中国社会活动的总趋势,即它的当下性和革命性。因此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前辈革命性的延续,是另一种革命性的文化,它的特征,是社会和自我,这是近百年中国文化大的态势,即我们的艺术还是“革命”性的艺术。80 年代90 年代21 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热,经济因素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大巨变仍然十分强壮,这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潮流,也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特性,即它的革命性,也可称之为中国的现代状况。

革命性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大动荡,这是我们现代文化的又一特征。

显然,中国当代艺术突现于这一文化特征,鲜明的社会反映,并作出积极的文化姿态。

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潮大致如此,但它谈不上是社会思潮的引导者。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化中,当代艺术的波及力,大体上仍在艺术的范围内,故而它不具有全社会文化的引导角色,在中国许多城市甚至省,几乎没有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主要在主要的几个大城市,相比于中国经济文化层面,当代艺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只是一角 ,相反经济文化层面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却大大于艺术的本身,它是真正的中国社会弄潮儿,即物化的所有为之,并引导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关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

 
(5)对于目前社会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看法如:“中国当代艺术总体是用扭曲自己的传统文化,丑化自己的民族领袖,嘲笑愚弄自己民族的同胞而在国际上走红的,中国艺术家们已自觉和不自觉地走进西方人用钱所设下的圈套 。”对于这种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
 

一 , 嘲笑乎? 愚弄乎?

文化批判与批判的武器,常常是令人心跳的事。借用反常的手法,漫画式的视角,去谈论文化上的问题,社会上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异化状态,是 20 世纪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已有的基本文化倾向。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基本独立群体进行文化和人格上的思考,他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国思想界对文化的思考,更多的是社会和人本的意义。

视觉艺术对文化和社会的思考,只是一个微小的层面;而具有深度的反思与构建仍然是政治学,文化学和经济学,它们对社会的影响是重大的,这是文革后中国社会的进步,转而步入的社会发展性研究。文革中的集体崇拜,唯权力意志;文革后,对原有文化的反思,并着重现代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当下普遍的中国社会形态,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社会意义。

85 后,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非主流艺术形态,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中国社会现状进行人格和文化上的批判。不同的是,它以怪异,作为批判的话语,并且抛弃学院主义和权力下的意志。对此,相比与时下的学院集体契默和体制权力下的“虚拟”主题,还有什么其它东西像当代艺术那样,可以真正地割断我们长期的集体愚昧?相比于长期的体制下的教条主义,还有什么像当代艺术那样,可以面视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当代艺术,首先是还艺术于民,而不再是为权力而奴疫自己。中国当代艺术拥有嘲笑和遇弄,但它主要是对文化和社会的批判;中国当代艺术的嘲笑和遇弄,它是个人的文化意义,社会的情节,这需要我们用另一种理念,去解读发生的事,它是历史的现代性转换。

中国当代艺术的嘲笑和遇弄被引起的争议,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事。 20 世纪40 、50 年代,西方现代艺术,同样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例如,杜尚的小便池,曾在美国也被引起极大的争议甚至愤恨。但就东西方来看,现代艺术在西方的争议,更多的是:艺术是什么?而我们的争议,更多的是:这是我们?前一个问题,更多的是文化问题;后一个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这是东西方解读当代艺术最大的差别。

现代社会的基本意义,首先是人格的独立性。那些怪异的艺术作品,其实是艺术家个人的事。就学术而言,艺术作品 ----- 代表的只是艺术家本人,与国家意志没有必须的联系,这是社会文化得以存在的基本动因。80 、90 年代,僵硬的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中国文化的多元和社会传播形态的变化,80 、90 年代,国家对当代艺术的排斥,首先是一种宏观上的误读,并造成了一些管理上的被动以及不必要的麻烦,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现行体制的问题,而且是体制的学识问题。

同样,大众机构对当代艺术的误读尤深。例如, 80 年代,各地方禁止对现代派艺术的展览和出版;中国美术报的纷争;开幕与封展;甚至在圣保罗引起的对中国现代艺术展抗议的华人,现在看来也是十分的可笑。无论体制和大众,根本的问题还是我们的体制和文化,仍然缺乏宽容和对个人的尊重,这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陋习,迄今仍在延续。

80 ,90 年代国家下的权力体制对现代艺术的态度,绝对是权力施展上的笨拙以及对现代文化认识上的滞后;它是继文革后对社会性文化过于敏感,尤其当涉及体制、信仰的问题,就会做出不理性的举措。任何体制下的权力,并不是无所不能,如何解答体制的本身以及对权力的施展,关系到权力与民众的认可性。就权力来讲,任何一种权力都是有限的权力,泛化的权力只能使自己走向反面。中国大权力下的体制,总是对来自民众的要求过于置后,这是未进入现代社会,未进入现代体制二者聚合的必然结果,而体制的本身就是权力的基本形态。

确立社会现代文化的基本意义,确立体制和权力对个人的尊重,是目前中国社会急需构建的现代基本理念。 有了这种理念,我们就不会把当代艺术呈现的怪异当作是国家文化上的大事,同样我们会尊重个人的所为。如何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首先是文化的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基本认知。如上所说,“扭曲”、“嘲笑”、“遇弄”,是艺术家个人的方式,谁也无权要求他该这样而不该那样;也就是,他的作品是他个人的事,作品代表的是他自己。

为什么要与国家的概念划等号?就是主流艺术作品的某个主流艺术家,他能代表国家吗?国家是神圣的,任何个人都是有限的概念,并且是有限制的。中国官层的终身制,也是 “一生制”,腐败无时不在;它转入民众之处,便是“一统制”,不时地用权力意志来框构民众的个人权力。现代艺术曾经出现的不快之事,多半是权力的封建性所为;而对于西方,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策展人的用意,将艺术作为冷战的工具,但那又如何?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就是智慧,何谓无为而为之!

中国当代社会,一方面在努力地追求社会的人性化,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体制的权力得不到民众的检督,却不时地彭涨;将个人的言行过于国家化,并不时地把艺术家个人的作品当作国家的事;作品的公示被体制权术化,当看到怪异的作品,其潜意识就会想到:这不该是国家的!当看到“主题性”作品,就会“赞美不止” ------- 泛体制的理念,把艺术家个人的话语体制化,所谓的官方展览,更多的是面子,而不是学术,中国主流艺术,本应该为中国艺术之精华(这无可非议),却拥有了很大的投机,称之为主流的艺术家,不时的以国家代表据称,他们得到了国家最大的恩惠:为官、荣誉,奖励,尤其90 年代以后所谓的主流艺术家,国家级艺术家,多半把艺术变像成为官之道,这是当下中国主流艺术(如果现在有主流艺术的话)的学术讽刺!遇弄的是政府,占据的是民众的纳税。例如,90 年代以后,每次全国美展,花了那么多的钱,得到是什么?

中国当代艺术同样也充满投机!庸俗!但至少没有占据人民的纳税。 ------ 我们是一个真正的投机时代!它的前题是体制!

二,何谓圈套?

只要东西方存在,只要两大地域存在,国际文化与地域文化就永远不是单纯和诚粹的文化,这是人性的弊端所至。

而冷战后,国际化的趋势,各地域的文化正变得更趣同类,世界的发展已经到了彼此可见,可谈,互为窥视的状态。因此,对东西方来讲,这个世界肯定有同化的导向(即国际重组),也有同化的趋势(即国际化)。这是圈套,也无为圈套。问题是,以什么理念、心态,去解读你面对的东西,去演示你的存在。

但是,对于批判自我丑陋的东西,并在国际上展示这些作品,已经被国内外看作是“走进西方设制的圈套”。这种看法,它既有对“国际重组”一面的提示,又有民族性一面的忧患。

所谓的“国际重组”,就是冷战的理念。就它来讲,东西文化的层面上,常常出于意识形态、种族和话语权的需要,常常贩卖文化上的“丑陋”与“嘲笑”,这是“兵法”上的离间计,或称为“以异制异”,用对苏联的摸式再对中国的克容,这是某些集团的计谋,人们可以吻到贩卖着的屎臭,艺术家、艺术作品被强奸了。诸如此类的事,充其量是以小为大,是国家与人性的陋习。

但是,渴望被强奸的也有人在。在强奸与被强奸中,其角色也常常在变化,这就是当下文化形态的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宏大,不以小而为之,不以异而为己,不以拿来而为终食,终而,为己而为之。例如,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化为中国的国教,就是取之有道,化之为意的结果。中国当代文化同样如此, 30 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开始呈现自我文化的特殊性,这就是中国的意义。故而,就圈套来讲,实不是以小而为大吗?这是“国际重组”谋略的一种反相操作。

就中国文化的对外形象来讲,它负重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负重于近代和现代与西方的冲突,它对中国当代社会总是有着特别的意义。这种情节下的中国文化形象国际化,就会格外看重它的正面性,总是自律以正面叙事为要务,这是不发达国家普遍的政治情怀。但过于将纯个人的文化与国家概念划等号,这就使意义的本身走向反面,这是我们现代文化没有发达,现代国家政治没有成熟的表现,

就当代性来讲,正面叙事的同时,也需要对正面叙事的反思,巨变的时代,更需要自我深刻性反醒。每个民族都有丑陋的一面,我们应坦诚对它展示。当代文化重要的一面,就是它的消解性思维;它的合理性,就是真实与批判;它的特征,就是解构,对原有的重新看待。这是后现代以来当代文化的基本要素,也是知识分子当代性的基本情节。当下,对多元文化的结论,是一个很难共鸣的过程,艺术家承接的更多的是,体制外的社会个人角色,私人化的思考;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不是先知先明者,他们给予社会的,只能是离经叛道的影子,或者一点点文化含意的东西,它可以被思考,并对当下社会的状况有一定的文化佐证。唯此,当我们面对“大笑”、“讽刺”、“丑陋”、“病态”,等等的艺术现象,就不会以表象去判断,更多的是解读我们的自身。

“丑陋”艺术的意义,更多的是批判性;它是文化上的一种态度,对批判的“全程”展示。但是,中国思想界,对批判的展示,往往会承接批判本身的风险, ------ 中国社会的文化批判力,其本身就是十分的糯弱;对批判的习惯性非语,已是民众的一种心态;有时,对痛恨之事的批判,往往会引起比痛恨本身更大的麻烦。例如,对文革批判的艺术作品,在当今艺术界仍会招人摒弃,并给予直接的否定,迄今,它是官方艺术的禁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大怪圈。谁都知道,文革最大的受害者恰恰是现在有权有势的知识分子,他们现在为官,却不能展示“文革”题材的作品?这使人想到,中国当下的政治还是这样的权术化!无奈,像巴金这样的大文豪曾经呼吁建立“文革”的博物馆,意在警示后人,最后也是呼之声逝。

中国当代文化的伟大,就是它的开放性!

它拥有批判,也容忍对批判本身的批判。关于嘲笑和遇弄,岳敏君的大笑,映含着强烈的对社会权力、文化、地位的戏弄,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自文革后,对“正面”歌颂的文化情节好像基本已被中国当代性知识分子所终结,谁也没想到文革的大歌颂之后,却迎来了文化上真正的大反思,这是物极必反的原则,也是当代文化的大趋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文化的终结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对丑陋和嘲笑的过敏,恰恰是我们的思维仍然以正面思考为主线。

诸如此类的正面性思维模式,实际上助碍了我们应有的反思,知识的拓宽,以及对当代的感应,这需要我们民族的锤炼,当涉及那些敏感的文化,更需要判断。我们有很好的历史参照物,也有迫切的现代感,但由于“正面律”的惯性,也常常在阻碍我们对现代的认知和把握,从大处想,它关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从小处看,它关乎人性的尊重,这是智慧与惯性的交量,国家与人性的磨合。当代的复杂性,已使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肯定无法面对种种现象,这是一个真正多元的时代。今天,于其说是我们面对世界,不如说是我们面对自我,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视觉艺术的正面性 ----- 是我们“真正”的传统,它源于中国帝王的宫廷文化,也是文革的“红、光、亮”传统,它根植与我们现在的视觉思想,以“美”消解一切,把艺术归纳到政治工具,意识形态的坐标,这是对文化的封建:单一性、家长制、维权制。今天,艺术理念的重组,不仅仅是艺术的问题,也是社会的人性问题,艺术的力量或许就在这里,它给予人通过视觉达到感知的观念变化,以及可能的文化批判。

批判,是当下应有的文化特性。在“文革大歌颂”之后,中国文化急需对原有的东西进行理性和感性的批判,这是这个时代的文化责任。进入当代的中国,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整体性的。中国思想界,单一的歌颂性思维模式是注定在这个大动荡的时代里发生根本性的碰撞;批判,它不以权力的大小,等级的高低而可以藐视;所谓的文化精英,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正处于找不到我们自己的时代,故而需要真正的批判。

后现代,也是一个批判性的时代:今天,文化上几乎很难再树起“正面性”,几乎很难再有说服的“榜样”,几乎很难再有“唯美 ” 的理念,几乎很难再有共鸣的事,几乎很难再有“集体” 的意志,就连国家的利益也时有杂音,竟被一部份人把控。这是个泛批判的时代,它需要我们的萱染,讽刺、嘲笑、愚弄、调戏、病态、甚至对道德的挑战,个人的自残。------- 当代艺术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批判的物证,它游离了正面、体制、权威性的文化,个人的情节取代了所有的可能,它在“时间上”的选择是正确的,即对“当下”的切实感应!!

后现代 ----- 纵然是疏理一切,但又变得破碎。

------- 这是现代之后,当代的无奈。

------------------ 结束喻干的访谈

 
 

本网站里所有网页设计的版权属纽约"中华文化艺术网" eChinaArt.com, Inc. 所有,文章、艺术作品照片版权属艺术家或作者本人所有。任何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的转载, 出版或借用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eChinaArt.com,Inc©